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快乐的随文识字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快乐的随文识字
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 丁光平
一、依据儿童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经过半个学期的研究与实验,我发现随文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听儿歌(故事)──读儿歌(故事)──认汉字──演儿歌(故事)的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入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1、听儿歌(故事):
先后反复地听老师(或录音)讲故事,让孩子听懂儿歌内容,听熟故事语言,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理解力。
2、读儿歌(故事):
儿歌或故事听熟了,再来读课文,一边指读,一边认汉字,反复读3~5遍,在阅读活动中与生字见面,这样既可以帮助记忆生字,又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
3、认汉字:
课文中的生字很多,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中,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的直观感觉中生动愉快的识字。
4、演儿歌(故事)。表演要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如手势、动作、表演等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乐于接受。如:《柳树醒了》一课,我就先让学生通过录音带听儿歌,使学生对儿歌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听老师范读,使学生听懂了儿歌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可以读拼音,也可以听别人读。一边指读,一边认字。然后通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中不断地与所认的字见面。在认汉字这个过程中,我还请学生当老师,把自己已经认识的字从卡片中找出来,贴在黑板上,这样使枯燥的汉字变得很愉快,也使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最后一步让学生来演一演这首儿歌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动作、手势、表情,使学生感悟到春天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
二、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的关键是记忆,学生识字负担重,重就重在学过的字容易忘记。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短时记忆的遗忘率一般在60~70%之间。要求学生在“最容易遗忘”的时候“不许遗”,教师和学生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遗忘作斗争。事实证明,现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认识”生字的时间。这样识字费时又费劲,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都很重。随文识字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用听故事、读故事的办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让课文中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字就不是孤立的,汉字被置身于广阔的背景,放在文章的整体之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从另外的角度看,字、词、句、段、篇是相互联系的,符合课文教学的系统观和联系观。这样,学生对生字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
如: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找、怎、么、办、法、高、想”等生字,我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的记住,不易混淆。“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是提手旁。“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我事先准备了一个瓶子,里面放了大半瓶水,又怕学生看不清水在瓶子里的高度,便在瓶子里掺了红墨水,这时我拿着乌鸦图片作演示,表示乌鸦喝不着小口高颈瓶里的水,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这时乌鸦开动了脑筋,它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办法”这个生词,意思容易理解,不需要多加解释,只要对字形稍加指点就可以了。对“办”字我还做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力字旁的两点千万不要丢了。教师一边讲一边问,学生边听故事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三、采取多种形式,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的识字。
1、图画演示:
在学习象形字时,运用汉字象形的特点,借助图画形象的记忆,如学“鸟”字,在黑板上贴一张小鸟的图画,然后出示“鸟”的字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了一撇是鸟头上的羽毛,一点是鸟的眼睛,竖折折钩是鸟挺起的胸膛,最后一横是“鸟”的尾巴的结论,牢牢记住了生字。
2、实物演示:
适时直观的物体演示,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如教“笔”字,出示一支毛笔,告诉学生从古代开始人们就用这样的“笔”写字,它是用竹子做的杆,用毛做的头,所以这个字上面是“竹”,下面是“毛”。
3、形体演示:
让学生运用肢体动作,生动活泼地记忆生字。如写“人”字,让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记忆,即:站立后两脚分开。学“手”字,让学生用双手来帮助记忆,即:左手伸出三个手指,与右手的食指,拇指形成的竖钩组合在一起。用形体演示字形法还可以两人、多人参加,有时还可以借助尺子、橡皮等学具。
4、卡片演示:
通过运用学生做的生字卡片来和老师做“对卡片”的游戏,可以老师出音节,学生对生字,也可以老师说字,学生找卡片,还可以生生互动,用卡片来互教互学。
5、课件演示:
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二十一世纪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随堂识字教学中,我也运用了大量的课件演示,使学生能更直观、生动、形象地识字,如,从鹿的样子到鹿字的小篆,再到鹿字的楷书的演变;合体字由两个或三个小朋友拿着不同的部件,跳到一起来,组成一个字。还可以用课件来帮助复习巩固生字。如做气球飞上天的游戏,每个彩色气球后面都有一个字,学生喜欢哪个颜色的气球,就选哪一个,然后这个字就出现了,学生读对这个字,气球就飞上了蓝天等。
四、教给识字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和孩子们总结了几种识字方法:
1、象形字识字法:
初步学习简单的独体字的时候,适合用这种方法。如:日—— 月—— 水—— 火—— 山——等等,这种象形字来源于生活,让孩子走进生活的学识方式,是最有效的途径,可以调动他们的感知来记忆生字,比单凭的读写,生动有趣多了。
2、生字加减识字法:
如:云——去 日——田 米——来 人——大,天,太,等等,这些字形相近,学生很容易混淆,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字,我便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这些字有的加一笔,或减一笔都会变成另一个字,孩子们在加加减减中,找到了识字的方法和乐趣,培养了观察能力,即以深刻,不容易忘记。
3、会意识字法:
如:出、泉、明、村、坐、采等等,在教学中,我利用讲故事、画图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字的组合,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简化了学习生字的难度。
4、猜谜语、变魔术识字法:
有些合体字,换一个偏旁,变成了另一个字,字音也许不变,但字义不同,如:清、晴、蜻、请、情等,在教学中,我利用猜谜语,或者变魔术的识字方法,明白了形声字的特点。
5、部首归类识字法:
比如带有提手旁的生字,我一边让学生猜我做的动作,一边把生字写到黑板上,“提、抬、扛、打、拍……”,告诉孩子,这些字因为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家提手旁。“跟、踢、踏、踩、跳、蹦……”与脚得动作有关,所以,带有足字旁。再比如:“脚、胳、膊、胸、膛……”等,与身体有关,所以加月字旁。
总之,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我们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识记,都 不能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一定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理解记忆,这样,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课堂的时间和经历是有限的,巩固识字在课外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在与文本丰富的对话中,随文识字就会逐渐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巩固识字更是一件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