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引入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把美引入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 213117 丁光平
内容摘要:
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美,而这些美需要我们自己用双眼和心灵去观察、体验,才能发现美的存在,才会领略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所谓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听、读的能力,所谓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说、写的能力。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才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同样也有美的因素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听说读写中去发现美,挖掘美,并进而培养他们能欣赏观察美,动手创造美。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充分感受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美的感悟中得到形成与发展呢?
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美,而这些美需要我们自己用双眼和心灵去观察、体验,才能发现美的存在,才会领略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所谓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听、读的能力,所谓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说、写的能力。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才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同样也有美的因素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听说读写中去发现美,挖掘美,并进而培养他们能欣赏观察美,动手创造美。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充分感受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美的感悟中得到形成与发展呢?
下面就来谈谈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的教学。
1、图文结合发现美
在课文教学中可经常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发现美,先从图上直观地寻找美的东西,然后结合课文阅读理解这一事物文中是如何描写,在读读中了解作者怎样描写美。如在教课文《小雪花》时,让学生观看图上的小雪花怎么飘,飘到枝头怎么样?飘到田野又怎样?这样先让学生看图说说,最后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样描写雪花的呢?这样通过图到文的看读读中,就使学生了解到雪花美到底怎么美。
2、声情并茂的朗读美。
教师范读或运用录音范读,让学生倾听,把握课文大意,也是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声情并茂的范文朗读会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老师的距离。教师娓娓动听的朗读,能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到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聆听范文的朗读中初步去感受课文所带来的美。当然也可采用录音朗读,因为录音教材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听觉信息,与文字教科书这一视觉信息相比较,具有自然语音质感的录音范文朗读,是有声的“教科书”,其形式新颖,容易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发展其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知道我们中国的汉语本身就是美的源泉,语音和谐协调,抑扬顿挫;句式规范整齐,灵活多变。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同样可以渗透对学生音韵美的朗读教育,使学生在朗读吉体验语言文字及其文章的美感熏陶。比如说在教学《大海》这一课时,刚开始课文连写两个“大海”,仿佛是妈妈呼唤远方的儿子,所以语速缓慢,语音亲切,而课文最后说“太阳”“月亮”睡在大海里,此时就告诉学生不要读太响而吵醒太阳各月亮,声音要逐渐押低。这样指导朗读,不光使学生受到语音韵律美的陶冶,也给学生思想上进行了教育,教育他们不要打扰别人工作、休息,从而美化学生的心灵。
3、看图说话的欣赏美
在我们的看图说话中,也存在美的因素,为了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说”的情境。如,为学生提供一幅优美的图画,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说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在这种美的情境中学会说,感受“能说”给他带来的喜悦。另外,还可为学生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在对音乐的享受中产生想说的欲望,说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受,享受这种会说,能说的乐趣。如在看图说话《秋天》这一图时,首先问学生这幅图是什么季节,你在哪儿知道秋天的?从这一问题中,学生就要去找一找秋天在哪儿,初次领略了秋景的迷人。再次追问,“秋天美不美呢?为什么?”迫使学生再一次去认识和发现美,并说出美,使学生在看看找找说说中锻炼了发现欣赏美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4、阅读教学的思想美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美学的说法,不足为训。当然如果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对哈姆雷特的理解和评价。即使有一亿个读者也相信不会有一千个说法的。但是,那种在朗读中无法表达出来的内心所得到的感受,灵魂所得到的熏陶,却实实在在是每个人都不同的,而这种不同才是我们在阅读中所追求的境界或想要得到的效果。阅读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即便得到的结论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但阅读过程中的人生感悟、感情熏陶、思想历练却是只属于个人所有的宝贵财富。所以,接受美学这一观点的价值在于重视了个性与过程,而这正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所在。要在读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文章意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的陶冶。因为阅读是一种融合了思想活动、感情熏陶、审美享受、语言感悟于一体的综合活动,经过这样复杂过程而获得的才是真切、生动而深刻的东西。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我们语文教学的各个环凶中都渗透着美的教育,我们可以在课文教学、朗读、看图说话中获得直观地美的教育,而在课文的思想教育中却可以培养学生做个心灵美的孩子,使学生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一次又一次地净化。如《送毛衣》教会学生尊敬老人;《怀素写字》教育学生向怀素学习,做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山羊过桥》教育学生同学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好伙伴》则又教育学生要关心他人……
5、说话写话中的创造美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说话写话与生活的关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学生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重在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的表达。针对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加强说话写话的训练,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培养说话写话的兴趣,提高说话写话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方法是学习的源泉。一学期下来,我们的学生其说话、写话都已有了明显的进步,很多同学一下子能写出好几句相关联的话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我开始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学会自己用眼睛去观察,写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并用自己的笔创下一个孩子眼中的新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
例如让学生写写春游、秋游后的所见所闻。在第二册我们学了《春笋》、《小池塘》等描写春天的课文以后,在学校组织春游活动中,我就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大自然中,让孩子们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描写春天,发现春天的美,组织他们郊外春游回来后,有的同学写道:“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春游,一路上,我看见小草长出了嫩芽,柳树发芽了,路边的野花开得那么漂亮,小鸟在快活的唱着春天的歌,大自然真美,我爱大自然。”这是一段多么有条理的话语,坐在教室里怎么能感受到春光中的大自然之美呢!
我相信在这样坚持不懈用美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孩子,他们也一定会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去创造美,创造一个美好、灿烂的崭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