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武进区新安小学 刘艳萍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大力改革阅读教学。目前,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根据学段特点、单元教材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设计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设计有三个要素值得重视。
1、积累与体验。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和积累的过程。教学设计要设计具体的行为实现这样的目标。例如,背诵有关语段、摘抄有关语句、诵读、表演等等达成这一目标的方式。
从整体教学过程来看,读毫无疑问上积累与体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课堂读的方式往往比较随意,或是大一统。让学生深入阅读,应根据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读的方式,圈点读,批注读,默读、诵读、跳读、品读,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段阅读方式是不同的。
2、理解与批评。理解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批评则是深度阅读的重要特征。理解分两步。一步是整体把握,一步是深入探究。整体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基础,深入理解才可能掌握文章的实质。两步的设计都是阅读课堂不可缺少的。整体把握文章比较好设计教学任务,问题是,深入探究究竟设计什么任务?深入探究的任务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难懂之处和文章的体式特点。任务点的量要根据教学时间来设计,一般一个即可,不可面面俱到。批评是对文章的理解、品析再往深处推进。深入探究可以与批评相结合,也可以根据文章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设计。
3、表达与应用。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积累、体验、理解、批评产、仿照都需要文字的再现或者创造,在引导学生积累、感悟、理解和审视的过程中,融入或另外设计表达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目标应有以下三个要求。
1、能清晰地让学生看出自主学习的途径、方法与达成的内容要求。目标之间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体验、品评和融合。2、自主学习目标不能过多,一至三个,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3、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特点自己确立阅读的意图。
二、设计系统的自主学习过程。
1、课前自主学。根据学习目标和语文的特点,我认为课前自主学习设计应有四部分内容:一是与文章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章、文体、文学知识。可以提供知识链接或者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深入阅读文本作铺垫。二是字词的积累部分。在起始教学的时候,就要指导学生领会三类词语:生字词、不理解的词、不会读的词。在阅读过程中就要在文本中划出,对字形、词义与读音进行辨析。三是主题探究。设计一至两个问题,能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脉络,为课堂深度探究做准备。四是个性解读。让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品析,呈现对文章的质疑或理解疑难,这样一方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教师了解学生阅读文本的情状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课堂探究的针对性提供第一手资料。
2、课堂自主学习的设计。课堂自主学习分为四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课前自主学习的展示与交流。例如,教《爱如茉莉》这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一开始就可以和学生交流:(1)谈谈对爱的理解:“我们心目中的爱又是怎样的呢?谁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2)课文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现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的?在学生的心目中,可能有如玫瑰一样灿烂、浓郁的爱,可能有如大海一般宽广、无私的爱,与课文茉莉般的爱形成很大的反差,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作为一篇散文,首先让学生明晰文章的主线,才能体会文体的特点,使散文的学习紧凑、有效。第二个环节是解决疑难或深度探究。仍然用《爱如茉莉》为例,抓住比较集中表现爱的细节“直奔图”“熟睡图”,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着力捕捉爱的细节,寻找爱的足迹,表达对爱的理解。第三个环节是拓展或应用。可以是比较阅读,也可以是文本特点的进一步提炼应用。第四个环节是整理与强化。这一环节从学习规律上看,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进一步筛选有效的知识与方法,反思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3、课后自主学习的设计。一般安排学生整理课堂笔记,梳理课堂学习思路。也可以安排一部分相关主题的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外阅读进行补充或说是提高也是很关键的。学生在更自由的空间进行阅读,更能发掘他们自身的潜力。这时的阅读,我们不妨采取“不求甚解”读书法。让学生达到一种“欣然忘食”的读书境界,从而推动学生对语文的人文性特点的把握,推动学生对语言这一工具的运用。
三、精巧的课堂组织与点拨。
1、形成宽松而规范的上课氛围。规范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在契约,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习惯。宽松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指导,在对话过程中表现出平等的姿态,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欣赏,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包容。
2、课堂组织与点拨要精巧。阅读、思考、探究的主体都是学生,教师的主要功能是组织与点拨。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同伴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欣赏者与鼓励者;在学生浮躁的时候,让学生专注,在学生思维堵塞的时候,巧妙引导,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时候,大加赞赏。学生是有差异的,解读同一个问题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教师的点拨更要将学生引入文本深处,品味其中关键之处,比较前后的文字,联系紧要的词语,才能开启学生阅读思维之窗,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教师的组织点拨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阅读的方法与思维的路径,让学生尽量做到以篇达类,既丰富知识,又能举一反三。例如教学《变色龙》一课,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变色龙的外形。然后对照课文,读读写变色龙外形的语段,感悟写外形“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尾”的方法。然后找来《动物世界》片段,让学生观察练写动物的外形,这样一步步深入,最后学生就掌握了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3、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媒体技术是促进学生深入阅读的重要手段,文本阅读如果借助于媒体技术,则更能引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强化其阅读印象与阅读技能。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我们也要看到学生的个性,学习的基础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因此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家校合作,学科整合,不断开拓语文学习的领域,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汲取更多的营养,真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知识的海洋尽情畅游。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