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朗读评价语
巧用朗读评价语<!--?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朗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论哪个年级,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每一篇课文后面的第一项练习就是朗读课文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在课堂上,学生读书的热情不是很高,齐读时滥竽充数,个别读时寥寥无几,读书的语调也各有千秋,听得人好吃力,好无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课文的情感呢?除了一个方法的指导,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用好评价语言,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人人参与的朗读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满人文性、激励性的评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善于引导,让学生敢读。
万事开头难,就像我们大多数刚学英语的学生说不出口、不敢说一样,需要教师的引导、鼓励,用教师的肯定,家长的期待,成功学生的实例,激发他们从不愿读、不敢读、不去读中摆脱出来,能够大胆、大方、大声地接受朗读训练。如你可以用“这一小节写得真是美极了,如果你能读一读的话,那肯定会陶醉的。”“老师把这一小节读了十遍还没读好,谁来帮助老师读好它?”等语言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检查课文的初读时,我经常用“再给你们一次自我朗读、自我检查的机会,看谁读得最认真!”,这一遍学生的朗读兴致非常高涨,读得都非常认真。有些学生站起来朗读时胆子特别小,声音特别低,这时,你可以用“如果你读得响一些,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你的声音,那你会得到更多人的赞美。”“看看,连我们班个子最小、声音最低的x x x也举手了,还有谁害怕举手读书呢?”这话一说,没有哪个学生愿意承认自己是最胆小的,都纷纷举起了手,大声地读。有的课文节数比较少,分小节读书轮到的机会较小,我采用开火车读一句话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读书锻炼的机会。随着一个又一个朗读声的接替,学生站起来读书时不再感到紧张、害怕了、难为情了。
2、 敏于点拨,让学生善读。
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朗读基础的不同,对词语的把握不一样,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以“你读得太低了。”“你读得不够流畅。”“你读得不到位。”等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丧失读书的勇气。一个好的教师要运用自己巧妙的、机智的语言来点拨学生,注意他们的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在学生读到“连绵起伏的山峦”时,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你可以说:“你读得很响亮,可我看到的山峦是平稳的。”第二个学生读得有进步了,你可以说“哦,你读得让我看到了几座高高低低的山。”第三个学生情感到位了,你可以这样评价:“呀,这下我看到许许多多高高低低连着的山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把词读到位,然后读出语句,读出语言的情感。再如“你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学生第二遍的朗读就更到位了。
特级教<!--?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师薛法根 老师在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的朗读评价语言及其精彩。一生读完第2小节。
师:看得出你还是个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小节。”(又一生读,有明显进步。)
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
生: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
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又一生读,读得更好了。)
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仅要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又一生读,读得更好。)
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生读第三小节。)在这种形象的、生动的、幽默的、智慧的语言点拨下,每个学生都读得兴趣盎然,情感投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这才是情感的交流,这是心灵的相通,这是学生走进了文本的一种流露。
3、 勇于赏识,让学生仿读。
在良好的环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朗读中要勇于赏识,注重榜样效应,把握好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如上《哪吒闹海》一课,同学们都专心致志地读着书,其中一位学生正根据课文内容边读边摇头晃脑做着各种动作,那丰富的表情,那恰如其分的姿势,那圆润的声音别提有多美了。于是,我让大家停下来,说:“刚才,我发现了一个表演天才x x x,他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读得很真实。”听了老师的话, 那个被 老师表扬的学生读得更带劲了,其他学生也模仿着兴趣盎然地读开了,有的干脆站起来读,声情并茂,其乐融融。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还发现,指名读时,如果学生读得好,可请他再读一次,第二遍读的大部分情感更加到位。在分组读中。我让小朋友们观察你周围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然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基本上能讲出一些道道来。“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听了刚才某某同学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你肯定是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放小电影。”这些教学指导语言教师要经常挂在嘴边,要用自己的慧眼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亮点,帮助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吸收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朗读中的弊病。
4、 勤于激励,让学生乐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语言热情地给予褒奖。如“我们班又多了一颗朗读明星。”“你读得比刚才进步多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听,大家的掌声已经响起来了。”“不久的将来,你会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这些富有鼓励性的话语,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更能帮学生树立读好书的信心。特别是“谁能把他给读坐下。”“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谁来向他挑战,成为卫冕者。”使没读的学生跃跃欲试,刚读过的学生拭目以待,外在的激励变成了学生内在的竞争。
朗读是一门艺术,而激励学生敢读、想读、会读、善读、乐读,更是一门精深的学问,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