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课堂
创新的课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语文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语文新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
无数事实说明,儿童具有天然的创造的欲望和潜能,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浓,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喜欢活动,喜欢探索,这些都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因势利导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语文课堂的创新不等同于科学家的创新,对小学生来说,只要是真正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说出答案来,在同等水平同学中相比较,与众不同,比较新颖、奇特,就可认为是实现了创新。
语文课堂的创新就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意营造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对话的氛围,注意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参与精神,解放学生的眼、耳、鼻、脑、手等,恰当组织不同形式的小组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主动的、积极的。
语文课堂的创新还要教师努力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注意在灵活生成的过程中结合课前充分的预设巧妙引导和点拨,善于及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善于激活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善于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并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创造性思维成功的快乐,逐步养成爱动脑筋、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语文课堂的创新必须注意语文学科自身特点,重视结合学生亲历语言实践的过程。要注意把创造潜能的开发融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中。同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开发教材资源,努力挖掘教材创新性因素,因文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各种创
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创造潜能得到开发,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