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
靖江市城北小学 张亮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强调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有着更为宽泛的内涵: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从事“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目前,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在体系上已有一套较完善的结构,但教材内容的选择受教材编制的局限,有时过分追求逻辑严谨和体系形式化、内容呈现方式不活、远离儿童的真实世界、缺少活动和探索的层次及空间,数学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普遍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体现数学教师教学艺术的个性化,让教师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以不同的形式完成共同的目标,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现实的、有意义的、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地选择应充分“浸润”和体现如下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趣味化
对于学生来说,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受欢迎的,大多数的教学内容经过设计、加工、重组都可以使之趣味化。相同的教材内容,给教师提供多种思路,以便于教师创造性地选用。比如,一、二年级教材中选编的基本内容可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与学。为了教师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内容,教学内容选编的面比较宽,具体的教学方法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应不受课本中具体内容的限制。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简化和变通,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如计算教学,因其内容比较枯燥、单调,采用带有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进行学习,效果就相当明显。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新的课程目标强调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数学原本就是源于生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使数学的价值被鲜活的体现出来了,生活让数学学习不再毫无价值。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那将是“一潭死水”,最终发臭、枯竭、失去生命。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的源泉,引来“数学”的活水,在生活的滋润下,数学学习会更有趣味性、更有挑战性、更有生命的活力。
三、教学内容的社会化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数学教学也不能脱离社会。如数学课堂教学反映社会的需要,只有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功能。现代数学课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数学天才的,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我们应该发挥数学课的特点,在适应社会目标这些方面给予加强,根据各水平层次的社会目标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应社会目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会,适应并服务社会。
四、静态知识过程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五、方式的弹性化
教材内容的呈现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不熟悉的,需要教师对它进行加工后,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弹性。灵活地驾驭教材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的。当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于教材的要求时,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简化和变通。教学时,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删去或从略处理过去已学过的旧知识或学生已经认识和了解的内容,尽量地突出最主要、最本质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如果教材中有些素材不充分,不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教师则应及时补充新内容。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在以往教学中,教材内容被神圣化了,忠实执行教学大纲成为了教学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同时,也窒息和压抑着有生命力、有原创性、有个性的教师和学生。这一切必须改选更张,全面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以发展的理念构建起“教材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