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专题网站>>构建快乐课堂的行动研究>>实践探索>>《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录入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05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新安小学     张晓婷  

这是一篇蕴涵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后甘无奈求和,带夫人到越国为奴,受尽屈辱,回国后卧薪尝胆二十年,使越国转弱为强,最后消灭了强大的吴国的故事。我在教学本课时,我确定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顽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动容,利用厚重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多读书,多交流,多体验,从而认识越王勾践,同时也了解吴王夫差,明白故事的道理,从中也受到启发。  

教学时抓住了三点,即勾践在吴国的穿,住,吃,穿的是"粗布衣",住的是"石头房",做的是"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从生活的不同侧面,典型地反映了勾践在吴国的处境.大人读起来能很简单地体会到勾践受到的屈辱是多么的大.可是,让三年级的,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体会到却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加强对比.引导孩子们想象,勾践在自己国家内的穿,住,吃的情况,通过对比,体会生活的强烈变化.
学习"仆",的古文字,加以阐释.我搜集了古文字的图片,加以说明,作为古代的奴仆,没有地位,跪着干重活……通过讲解,孩子们体会到了"奴仆"的含义.
故事内容的补充.给学生讲讲勾践受到的其它屈辱,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勾践受到的是"屈辱".这一准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附件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