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
9加几
武进区新安小学 王寅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数学。他给我们带来了见面礼。(出示口算题)
(你能很快说出结果吗:10+1 10+3 10+6 10+8 10+2 10+9)
问: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原来十加几就等于十几,一个数如果和10相加就能很快算出结果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
小猴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新鲜的苹果。这些苹果是怎样摆放的?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根据图意,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应该怎样列式?(9+4=)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2、自主探索算法
9+4结果是多少,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吧,先请左边的小朋友说再请右边的小朋友说。(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做到心中有数。)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照着图演示)(引导学生1、2、3、4……一个一个地数)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是从1开始一个一个数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生2:我是从9开始接着往下数的。(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其他学生也可跟着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生3:我是先把一个苹果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刚好是10个苹果,10个再加外面的三个就是13个。
追问:为什么要拿出一个苹果放到盒子里呢?这1个是从那部分分出来的?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值得与大家分享。我再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这么好的办法我也要来学一学,谁愿意来帮我一下。刚才说要9和几凑成10?所以要把4分成几和几,接着该怎么算了?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板书过程)
9 + 4 = 13(个)
1 3
10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说吗?轻轻地跟着老师说一说。
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时,把9和1先凑成十,然后再算十加几,这样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3、指导完成“试一试”
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9+4=13。这时,小猴有个问题想请教我们,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左边有9朵花,右边有7朵花)如何列式计算?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提问:把7分成几和几?为什么分成1和6?把7分成1和6,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说老师板书
9 + 7 = 16
1 6
10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9加几。在计算9加几是可以用凑十法,先把9和1凑成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下面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和小猴一起来完成下面的题目,好不好?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方块图,让学生明确:原来左边9个方块,右边6个。
提问:算一共多少个方块,怎样列算式?
小猴在用方块算得数,你能看图说说它的算法吗?
追问: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按小猴的方法,在书上填一填,算出得数。
交流填写情况,让学生看式子说算法:把6分成1和5,9加1得10,10加5得15.
(2)出示牙刷图,让学生明确:盒里有9把牙刷,盒外有5把,算一共有多少把。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让学生不看小棒运用凑十法说一说怎样算
3.想想做做3
师:真棒!那下面这两组题,也难不倒大家。请你把结果直接写在书上吧。
出示:9+1+1 9+1+8
9+2 9+9
师:请你观察这些题,有什么发现吗?
生1:每组题的结果一样
生2:算式里都有9
生3:上面这道题正好是下面这道题想的过程!
4. “想想做做”第5题。
开火车口算结果让学生根据卡片说出算式,列出所有9加几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结:得数都是十几,个位上的数字比加号后面的数字少1
5. “想想做做”第4题。
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玩一玩小蚂蚁搬家的游戏,看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