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专题网站>>构建快乐课堂的行动研究>>实践探索>>《萧》教案

《萧》教案

录入者:刘晓静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27
 

《萧》教案  

武进区新安小学  刘晓静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安排了歌曲《萧》和活动“会唱歌的百灵鸟”。本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学唱这首具有童趣的歌曲,让孩子们了解基本的声乐表现技巧,能用连贯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词来表现优美抒情的歌曲。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小,识谱能力不强,所以在视唱歌谱方面需要老师带唱。  

三、教学重、难点:  

1、用清晰的咬字和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萧》。  

2、通过学习本课,能对民族乐器——箫能有一个基本认识。  

3、能准确的唱出12356音符的音名和音高,并能用手势表现出来。  

四、提升点  

进一步掌握基本的声乐表现技巧。  

五、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音乐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  

音乐游戏  

1、通过聆听不同民乐演奏的名曲,让学生说出演奏器乐(可以尝试说曲名)。  

知道二(1)班的小朋友都很爱音乐。  

谈话:(出示多媒体)老师准备了两段音乐,请大家仔细聆听,你知道他们分别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  

学生聆听第一段音乐,回答后。教师讲述:竹笛,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声音清脆悠扬,明亮有力。  

学生聆听第二段音乐,回答后。教师讲述:二胡,也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声音圆润柔和,优美动听,代表曲目有《二泉映月》《赛马》等。  

2、让学生了解箫的形状和演奏方法,了解箫的音色。认识乐器:箫,出示箫的图片,介绍箫的音色,特点。  

谈话:我国的民族乐器还有很多。箫也是其中一种(出示箫)。  

和学生互动交流有关箫的知识。(材料、长短、演奏方法等方面)  

3、小结  

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说到的方面。(出示箫的图片以及简介)  

(三)、学唱新歌  

谈话: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一首名叫箫的歌曲。(出示歌单)  

1、(初听一次歌曲)仔细聆听歌曲,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A:连贯优美B:活泼跳动;第二,速度怎样?A:快速B:中速C:慢速。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连贯优美;  

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预设回答错误,再听一遍。  

2、模唱旋律:  

谈话:接下来我们先来感受旋律,听清要求,老师唱一句,小朋友跟一句。  

   1=C     

   2/4  5 6   1 2 | 6 5   3  | 5 2  3 2 | 1   -  |  

                    

        6 1   3 5 | 6     3  | 5    -   | 5   -  |                               

       要求:声音集中、圆润,体会吹箫时的感觉。  

3、感受旋律时找到相同的乐句,体会连音线的作用。  

4、指导学生按歌曲节奏读歌词,感受比较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区别,最后两句的区别和附点节奏的作用。  

5、采用听唱法唱歌词。(注意第一句和第二句)(最后两句用手势提醒学生唱好区别)  

6、歌曲感情处理:声音明亮甜美,突出民歌的特点,又要连贯抒情,体现旋律的特点。  

  第一二句要表现小宝宝得到一管箫的喜悦心情  

  第三四句要唱出小宝宝吹箫的认真劲儿  

  第五六句要表现小宝宝学会以后的高兴心情。  

7、跟录音唱一唱(加入简单的动作烘托气氛)。  

(四)、活动-----会唱歌的百灵鸟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的音符,“1 2 3 5 6”。  

2、复习这五个音的唱名和柯尔文手势。  

(五)、欣赏箫独奏《听雨》  

边听师边说:听着这美妙的箫音,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那绵绵细雨掩映着秀美的竹林。   不远处,依稀可见一位身着长裙的少女,婷婷地依在柔柔细雨中,清风拂过竹林,细细簌簌的吟唱着!    请跟随着我,跟随这美妙的的箫音,徜徉在这清风、细雨,诗一般的画面里......  

()、介绍西洋乐器,欣赏管弦乐(随机环节)  

(七)、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安排了歌曲《萧》和活动“会唱歌的百灵鸟”。本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学唱这首具有童趣的歌曲,让孩子们了解基本的声乐表现技巧,能用连贯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词来表现优美抒情的歌曲。通过本课教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及多元的综合练习交织在一起。  

附件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