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流淌在心间读书反思
诗意语文流淌在心间
——读王崧舟老师评课有感
武进区新安小学 丁光平
早就被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所吸引,几年前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生本课堂的研讨活动中,我就满怀着虔诚的崇拜和许久的期待,用心聆听了他执教的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本学期看见他的著作《听王崧舟老师评课》,真是如获至宝,可以说是用心地读。我仿佛在接受先生他的开悟,仿佛在精神的领域与他坐以论道。
王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身在;意在:一心一意;思在:思考、思想);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个性本色);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体验把握当下,敞开心扉、情情相融、心心相印,让诗意、宁静、优雅、温婉的语文成就这般的人生……”
与此对照,我又该属于那种境界呢?属于我的课堂,那些规范、准则,是否嵌入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而成为自由与率性的道场。回答是肯定,多数的课堂我投入其中,却无法生成出愉悦与幸福感,这一切都源于我的魂灵还没有真正融入课中,形成道场。
王老师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也得有三味:第一是语文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第二味是人情味(有情趣、注重情感熏陶、充满人文关怀,尊重需要、赏识个性、激励潜能);第三味是书卷味(充满浓浓的文化,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流溢着儒雅、从容、含蓄、纯正,常常有师生的灵气勃发、灵光闪现、别出心裁、独具慧眼、另辟蹊径。
“三味”真火燃在课中。课中呈现的教学设计上的别出心裁、文本感悟上的独具慧眼、在课堂操作上的另辟蹊径,如一幅虚实相生、波澜壮阔的中国山水画,带给人深深的思考。 “课品”与“评课”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王老师评课内容包括以下:“第一辑、悟课:通达灵魂的镜子(亦诗亦禅:月迹映照下的心迹;将语文意识进行到底;情到深处才反复;智慧的梳理;情教:抵达文字彼岸);
第二辑、鉴课:价值的判别与皈依(质疑与感悟的视界融合;蓄势,课堂节奏的审美秘妙;诗与思的对话;一线穿珠,一唱三叹;探寻识字教学的文化底蕴);
第三辑、析课:擦亮标识(灵巧、细巧、精巧;见出一种古诗教学的境界;建构生命化理解的课堂;想象,复活文字的感悟生命;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语文课);
第四辑、品课:细微处彰显本质(有一种感动叫诗意;将快乐作文进行到底;心中生有的智慧;阅读,指向文本秘妙;一切都在境中);
第五辑、赏课:课堂人生的确证(高贵的活课程;尊严来自思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语文教学走进语文之门的一座界碑)”
单看此书的所有的标题,从这些别具匠心的文字里,我就能感应到王松舟老师灵魂深处所内蕴的文化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才让他的生命世界充满诗意与宁静,灵气与灵光凝聚成指向语文人生的无言大美。毫无疑问,做这样的教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很多时候,都能够在潜心修炼中端正自我,将魂灵放逐于“我心即佛”之境。
如此这般,读这样可以观照自我心灵的书,魂灵怎能不静?“教育当以慈悲为怀”,王崧舟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评课亦是,做人亦是。与王老师的结缘,与此书的结缘,是我生命中的一次美丽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