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专题网站>>构建快乐课堂的行动研究>>实践探索>>《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录入者:张佳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09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讲读课文《黄河的主人》是本册书的最后一篇课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一:新颖的导入吸引学生  

    有的学生见过黄河的那种气势,但有的学生没有见过,在这里,无论是见过的还是没有见过的,用语言来形容它的那种气势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在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之时,我采用了最直观的方式:图片,这样,既节省了解释,又给了学生最通俗易懂的理解方式?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等所有这一切形容黄河的词语,我们尽收眼底,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理解还是掌握,都轻而易举。  

二:把握重点和难点  

    “黄河的主人”到底是谁呢?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都会问的。答案在文章的前六个自然段,我们是找不到的,1--6自然段只是叙述,为后面最后一段的画龙点睛之笔服务的,也就是说,为揭示文章的主旨做铺垫。细化一下,可以知道:  

1:将黄河的气势和羊皮筏子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黄河的气势: 汹涌 令人心惊胆战  

    羊皮筏子的特点: 小 轻  

 2:“我”, 艄公 ,乘客的不同表现  

    “我”的表现:提心吊胆  

     艄公的表现:沉着  

     乘客的表现:谈笑风生  

几个简单的词语,将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描绘的淋漓尽致,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黄河的主人的形象:黄河上的艄公。  

三:反复阅读体会蕴含的感情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的关键之一就是通过反复的阅读来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阅读《黄河的主人》,我们除了知道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了黄河的主人,还深刻的体会出了,作者“我”对于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的热情洋溢的赞美和佩服之情。  

附件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