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专题网站>>构建快乐课堂的行动研究>>实践探索>>一个“又”字,一堂课

一个“又”字,一堂课

录入者:冯春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29
 

一个“又”字,一堂课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冯春华  

虽然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点明“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但课文没有过多的情节细写,学生对文中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舍生忘死及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理解有困难。所以,在进行第二课时设计时,我选择的突破口是:  抓住“又”字,拓展想象,让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活起来。  

在教学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时,我先引导学生读本段的后两句。借助课文的插图,体会大尖哥、水社姐与恶龙激战三天三夜的场面。当孩子们被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的奋战感染的时候,我抓住“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中的“又”字提问:“课文为什么用‘又’字?”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个字引发了学生们的想象。  

有的孩子说:“说明他们在之前也是冒着生命危险!”  

“冒着生命危险干什么的?”我紧接着追问。  

“去阿里山取金剪刀和金斧头!”  

“他们会遇到哪些危险?”紧接着我引导他们关注“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  

“火把可用干什么?砍刀呢?”  

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课堂说话训练: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想象情境说一段话。  

 可能有的难,开始学生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说,说了两三句就没有下文了。于是给了以下句式提醒,很多同学是一气呵成了。  

他们是怎样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哪,是怎么克服的?(A他俩手握砍刀,行进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                                        B山中天气变化无常,刚刚还是烈日炎炎,                    一会儿就大雨滂沱,                                  ,可又过了一会儿,气温骤降,大雪纷飞,                                   C为了早点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夜以继日地赶路,白天                        ,晚上              D崇山峻岭山高路险,有一次,                       )  

这个设计我觉得一举多得,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第三点好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精神,也是一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了篇小作,效果很不错。  

到底不是老手,现在想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章中有着善恶的对比。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恶不敌善。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不到位。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附件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