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乐带进识谱教学
把快乐带进识谱教学
新安小学 刘晓静
1、先学歌曲,再进行“听谱”。
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往往学生听了歌曲范唱后就很着急想学着唱词,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肯定很不乐意。这时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这就如我们在识字前已学会了说话,熟悉字的发音后再认识字的形状和笔画一样。例如,在学唱《太阳》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甚至有的学生己经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哼了起来。于是,我顺势让学生随着琴声唱词。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只一遍就唱会了歌曲。我觉得他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等学会歌词后,再进行学唱曲谱。通过这样试唱,学生不仅发现他们“本事”变大了,而且也会觉得识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对学唱曲谱充满了信心。
2、先学节奏,再进行识谱。
准确地识谱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能正确的打好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音乐课中如何进行节奏训练呢?
(1)、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
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根据其心理特点,可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例如出示动物图片,摆出节奏卡片,让小朋友按节奏模拟动物叫声作节奏练习,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模拟三种动物叫声,统一节奏,合起来练习。
(2)、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节奏训练。如《不能告诉你》中的擦桌子(ca!ca!)扫地(shua-shua-),让学生分别模仿,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另外做这样一些活动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先局部再整体这一原则,不能急于求成让全班都学会,那样反而效果会不好。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儿童生活中已有知识训练节奏,效果显著。如儿童很喜欢跳橡皮筋,把他们跳橡皮筋时边跳边念的儿歌,贯穿在节奏训练中,能大大提高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音乐教学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又易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