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

录入者:朱晓雯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06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首先,要让学生说多一点。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说理的时候,特别是当学生说的疙疙瘩瘩的时候,我总是怕他说不出或者说不好,于是还没有等他说完就总是急着去帮他完善他的语言,其实要相信学生能说好,要把机会留给他们,也就多等几秒钟的时间。  

其次在讲解时,过多的灌输,而不是生成性学习。在讲解同例题类似的题目时,学生的思路还比较清晰,能够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是学生在遇到第567题时,这几题题型相同但都与例题有所不同,虽然也用连除方法解决,但如果像例题那样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先算的是什么,学生难以叙述清楚,而且不知道单位应该写什么。例如第3题:有三只燕子,2天共吃虫子780只,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就有学生是这样解答的:2×3=6(只)780÷6=130(只),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是第一步是用乘法计算的,2×3=6(只),那这6只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我问学生:你能说说它代表的意思吗?生:表示两天有6只燕子。全班:“……”下面有的学生开始质疑了:题目才告诉你3只燕子,怎么会有6只燕子呢?显然,这种算法结果虽然正确,但根据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说清楚它表示的意思,所以不提倡这道题目用这样的方法做。虽然纠正了这种做法,但在后面的练习中还有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解决,看来要在平时多加强这方面的专项练习,重点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谁和谁能算出什么,加大结果产生过程的阐述,以便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在学连除所以用连除方法解决,这样在往后的解题中才不会出现混淆的问题。  

   

附件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