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武进区新安小学 刘莺娟
偶然之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流泪的虾》,故事讲的是一位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女儿,女儿从小喜欢吃虾,妈妈每次做好的虾全部让女儿吃,自己却从不吃一只。女儿十四岁那天,妈妈买了十只虾,女儿吃到第七只时,妈妈想尝一下虾的味道,伸手去抓了一只,谁知女儿立刻大声喊道:“这是我的虾,你不准吃。”听着女儿的话,妈妈的眼泪“唰”地流下了,那泪水正好滴到虾上……这只流泪的虾敲响了我们教育当今所面临的问题,现在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爱别人。这只流泪的虾让我这么一位做了十几年教师的人陷入了沉思:现在的孩子,还懂得爱吗、还会爱吗?
是的,在我们的身边像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孩子生病了,一家几口人嘘寒问暖,一起陪着去医院,而当家长生病时,孩子却无动于衷,照样玩耍,甚至为家长做迟了饭而发火;孩子生日时,热热闹闹,礼物蛋糕样样俱全,父母生日常常是过了以后才想起;每天我送孩子出校门时发现,相当多的学生立即卸下书包塞到家长手中,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关系来接迟了,孩子便大发雷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我想既有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原因,同样也有来自学校教育的原因。如何让孩子学会关心体谅别人、学会尊重热爱长辈呢?
一、端正思想。
学生对主客观世界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展。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作为教师要教会孩子明白做人的准则。我对我班学生进行尊敬长辈的教育中,问学生:“你爱爸爸妈妈吗?”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回答的:“爱!因为我要什么爸爸妈妈就会为我买什么。”……我继续问:“如果你想买的东西父母不给你买,你还爱不爱?”有的学生立即摇摇头,问他原因,有的学生就说:“既然不肯为我买东西,自然就是不爱我了。”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可能是因为价格太高。接着我继续问:“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生日吗?”全班只有三五个人知道。可见,做父母的在爱孩子的同时,往往忘记教会孩子如何爱自己。因此要引导学生明白父母从事工作的意义,使孩子认识到家长工作是很辛苦的,他们每天都辛苦地工作着,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即使父母不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要尊敬父母,爱父母,父母付出是应该的,而作为子女也应该为父母付出,回家之后可以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拖地、叠叠衣服、抹抹桌子等。
二、学会感恩。
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感恩”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知道要学会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那么如何感恩呢?如何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呢?
首先告诉学生努力学习是对家长对老师等爱自己人的最大的孝敬与回报。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孩子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是家长的最大愿望。成长必须先成人,孩子思想进步,道德高尚是家庭最大的幸福,要教育孩子做到这一点,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就经常教育学生平时主动向家长汇报学习情况,不隐瞒学习成绩,教育孩子主动向家长汇报,主动求得家长的帮助。
告诉学生关心体贴别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等更是一种感恩,更是关心爱你们的人最希望你们做到的。是不是成绩优秀就是对关心我们的人最大的回报呢?我想不是,因为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高智商的冷血动物,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让全班同学为父母做一件事,或者写一封信,或者设计一张贺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且让他们的父母在作业本上也写下自己得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时的真实感受。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爱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知道自己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教育孩子学会“逆爱”,即别人要爱你,你也要爱别人,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知恩必报,增强孩子对父母、对家庭、对朋友,乃至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就需要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学会爱父母,爱他人,让我们一起从我们的孩子那儿多索取一点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