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问题情境的创设
武进区新安小学 王寅琰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学生的思维才有方向。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使之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智慧呢?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的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小猴卖桃”的情境:今天小猴的水果店刚开张,它准备了13个桃子,小兔买走了9个,还剩下多少个呢?你能帮他来算一算吗?顿时,孩子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2、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例如:在教学完《十几减九》的新授部分以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来计算12-9,接着追问学生你在计算的时候是怎样想的,你的小棒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这样摆。学生便展开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也水到渠成了。
3、创设竞争的教学情境。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教学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准确又快;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起立回答正确;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同样的一道题,比比看谁的方法最多。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是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为数学服务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