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3 How many教学反思
Unit 3 How many教学反思
新安小学 贺丹
译林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话题How many?为了让学生没有负担的学习,在特定的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以此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这节课我谈谈自己在突破难点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简明地教学词汇句型。
教学活动固然需要以新颖性吸引学生,但呈现过程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是更为重要的。我首先复习了1-15的数字单词,让他们做到能够对数字的熟练运用,然后我提问:How many fingers can you see? 学生很自然的回答:“ten.”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I can see…. 接着通过课件展示一系列关于类似:“How many cats/dogs… can you see?等等。引导学生数数并做答,主要是强化学生对该句型的理解及运用。
二、对机械操练和意义运用的关系方面
1、 全员参与。判断教学是否有效不能只看部分尖子生或好学生的能力表现,而是要以全班学生是否达到目标为依据。操练活动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避免“少数学生唱戏,多数学生旁观”的局面。因此,在常规课上的每一次操练活动,我都尽量给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小组操练时,我也尽量下到每一个组,听一听,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另外,我要求学生在小组操练的时候,有问题一定要举手问。没有提问,但又不懂的同学将受到惩罚。这样,就养成了学生善于提问、乐于提问的习惯。
2、 真实有意义。操练活动是应该有一定真实性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 … .是一句在实际生活中很常用的一句话,老师在教了这句话后,应该给学生一个支架去运用这句话。学生可以去相互询问如:How many books / boys /… can you see? I can see … 来真实地运用这个句型,这样,学生才能将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来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这也就是学习语言的最根本目的!但本环节我做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问答只是局限与我提供的材料而已。我没有给他们独自创造,发展的空间。这点我感到很遗憾。
三、关于分层教学。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没有强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将所有的句子读会。而是要求他们理解整篇对话,读会重点句型How many …can you see?并会运用。对于有能力的同学读会整篇对话,并表演。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和任务,让他们兴趣盎然的完成整节课。最后歌谣的那一环节,我认为挺好的,就是把本课的主要句型通过朗朗上口,有节奏的歌谣进行说唱,这不仅帮助学生巩固重要句型的同时,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但本环节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学生人数多,可能部分学生的某些单词的发音还不对,可在有限的课堂里教师也无法顾及到那么全,所以教师应平时多关注学生讲英语时的发音情况。
教学工作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教学的艺术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经验的反思、经验的感悟。希望自己的课堂能朝着“有效,有效,再有效”的方向奔跑!请在座的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