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录入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19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武进区新安小学   丁娟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3、品读课文,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课文的四,五两小节是重点,重在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感悟樟树的勃勃生机和内在香气永存,拒虫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领会樟树特点和宋庆龄高贵品质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已经认识了她。(出示宋照片)(板书:宋庆龄)  

细细看这张照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嗯,同学们都有充满一双智慧的眼睛,说得很好。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啊,周恩来总理觉得那房子小了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她很喜欢这两棵树)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舍不得”加点,指导朗读。  

师:宋庆龄很喜欢的这两棵树,是两棵樟树。(板书:樟树)  

过渡:那么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宋庆龄又为何会这么喜欢这两棵树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细细研究,品读课文。  

二、感受樟树外形美  

1、出示图片: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棵樟树吗?  

2、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两棵樟树的呢?  

3、出示课文第四小节。  

1)、抽读。  

2)、你能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那个词语吗?(板书:蓬蓬勃勃)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树木繁荣旺盛的样子)看到这个成语,你还能想到哪些成语?(生机勃勃、生意盎然)这个成语说明樟树的生命力多么强啊!  

3)、你还从哪些地方也体会到樟树有旺盛的生命力?(相机教学无论(  )还是(  )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4)、指导朗读。  

5)小结并指导背诵。  

4、小结:樟树有粗壮的枝干,绿得发亮的树叶,展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过渡:其实,宋不仅喜欢樟树的外形美,更欣赏樟树的内在品质呢!  

三、感受樟树内在品质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五小节,用“_______”划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想一想两种树有什么不同。  

2、读后学生交流讨论。(相机板书:永保香气  拒虫)  

3、你喜欢这两棵树吗?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吧!  

4、学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这一小节既然是写樟树的可贵品质,为什么开头还要写容易招虫的石榴树呢?(点出作比较)  

5、指导背诵。这小节作者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先写……再写樟树不招虫,并进步说明樟树不招虫的原因,自己去尝试背诵吧!  

6、师小结:这两棵樟树蓬蓬勃勃,永久保持,拒虫的香气,难怪宋庆龄说,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过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宋庆龄和她故居的樟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宋庆龄跟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内在的共通之处呢?  

四、感悟人树相同品质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宋庆龄的小故事。  

2、听故事后交流并板书:(一身正气,热爱祖国)  

3、师: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读邓小平爷爷的评价 美国著名记者安娜的评价。  

4、师:这就是宋庆龄,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就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出示:她的美……(齐读)  

通过这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了?  

师: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它们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崇高的人格融为一体,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表面看起来是写?实际上是写?表面上是赞美樟树的蓬蓬勃勃,永保香气和拒虫,实际上是在歌颂宋庆龄的一腔爱国情怀和一身正气,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板书:(以物喻人)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出示:人们总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____________。”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中国福利会在1985年设立了全国性专项奖:宋庆龄樟树奖。课后去了解一下。  

 

附件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