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专题网站>>构建快乐课堂的行动研究>>研究动态>>《丰收之歌》案例反思

《丰收之歌》案例反思

录入者:刘晓静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07
 

 

教学片断: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童声齐唱歌曲《丰收之歌》,老师用手鼓为这首歌曲现场伴奏,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老师所用的节奏型。(教师播放歌曲并用手鼓伴奏)  

(节奏型× × × │× ×)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相同的节奏,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学生模仿上述节奏型(特别注意切分节奏的正确)。  

教师:老师用钢琴来为大家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方式模仿老师的节奏为我伴奏,好吗?(教师弹琴范唱,学生拍手伴奏)  

(点评:通过播放童声齐唱,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聆听,并通过节奏的模仿,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难点——切分节奏;再通过教师的范唱,使学生又再一次聆听了一遍歌曲,对切分节奏了解更深,同时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好吗?  

学生:好!  

(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配唱歌词。注意开始教师应带唱,而且速度稍慢,遇到学生唱不正确的地方,可让学生自己说,并加以纠正。特别要注意上波音记号、倚音、反复记号和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一音两字的正确。)  

教师: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欣赏一遍胡松华演唱的《丰收之歌》,仔细感受新疆民歌音乐的风格特色。(教师播放歌曲)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首歌曲是用怎样的表演形式充分表达丰富的情感。  

学生回答:歌曲热情奔放、豪爽开朗;可以边唱边舞,也可以拍打节奏等等。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当“导演”用多种表现形式合作表演歌曲《丰收之歌》。  

教学反思:  

《丰收之歌》这一课是通过歌曲的演唱、听赏、分析来引起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自主学习和探究音乐的兴趣,在体验中感悟音乐。为了实现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探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内部思维过程”的追求,应不满足于课堂表面的“平易”和“流畅”。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启发、引导、讲授、情境创设、讨论、表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使学生的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演唱、创编、表演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是难以表现出真实情感的,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自己找出演唱时的不足之处外,还让他们自己拍击节奏、创编各种形式的表演,让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产生自信。  

二、不足之处  

经过全面回顾和反思后可以看出,课上有些活动的时间安排太紧,以致学生创作时间不够充分,有些还是教师帮助才能完成,这和学生平时缺乏基本素质训练也很有关系。另外,少数学生主动参与兴致不高,没有完全做到全体都参与,令人遗憾,可见要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是任重道远啊!  

附件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