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专题网站>>构建快乐课堂的行动研究>>研究动态>>《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录入者:许亚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6-26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课文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上梅花盛开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要借助图片,紧扣词句,形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受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抓住“满山”这个词语来感受梅花的多,但是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理解不到位,读不出梅花开得很灿烂的感觉,在这方面的指导还不到位。“晶莹透亮”则是通过图片的方式一下子就能理解了,因为上学期在学习《冰花》的一课,孩子们对晶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淡淡的清香”的认识则只能让学生自我想象置身于美丽的梅花海中,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通过不断的朗读与体会,加深理解。  

第二小节中,会读书的小朋友就能抓住“涌动”这一动词来感受看梅花的人之多,从中体会到人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而对“报春”一词的理解,小孩子可能不懂,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才能理解。这是备课中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对于本课的生字教学,“挨”字由于笔画较多,且右半部分第一次出现,很多小朋友在书写过程中出现了少横缺撇的错误,课后还需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巩固。“发”字很容易遗漏最上面的一点。“休”字则是通过它的象形意义来阐述,人靠在书上即为休息这一意思帮助孩子们记忆该字。“欢”字借助《小池塘》的“吹”字换偏旁来记忆。学生自己也会学着也这种方式来记忆生字的字形了。另外,本文的“寒”和“还”字易混,由于小孩子对生字的意思理解不够,加上南方地区小孩对拼音中的“an”和“ai”区分不够明显,在默写的时候,总是出现这两个字混用的情况。而一个“尽”字则是本课混淆的最为厉害的字,与之前学过的“竞”和 “进”混淆严重,终究还是因为孩子们对生字意思不理解导致的,通过字形记忆也比较困难,因此只有将此类词语进行归类,不断重复,加深孩子们的记忆。  

<!--EndFragment-->
附件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