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课堂行走——教学反思案例分享

录入者:时春燕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6-26
 

      在快乐课堂行走——教学反思案例分享  

                            新安小学  时春燕  

 激发兴趣、体验快乐,课堂上进行快乐地学习,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这种快乐转化为长久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中获得长久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讲一点:来一点巧妙的小情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和学习的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联系,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如在教学《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时,在新课始,我创设出这样的情境: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你们只要有什么要求,家人都会尽力地去满足。能说说家人为了满足你们的要求,都做哪些事吗?说起自己在家中所受到的待遇,孩子们真是太高兴了。大家说个没完没了。接着我马上又说,你们知道吗?家人为了让大家能快乐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的艰辛。想知道爷爷奶奶头上的白发是怎么来的吗?想明白皱纹是怎么爬上爸爸妈妈额头上的吗?那让我们赶快拿起书读读《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吧!只见学生哗哗哗如下雨般地读起了课文。  

把孩子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创设回忆自己在家受到家人照顾的情境,把孩子带入自己最熟悉不过的生活世界。在好玩的互动交际中触发学生说话的愿望,唤醒孩子们的温馨记忆。在他们说的高兴时,老师引出课题,大大激起学生读文探究的欲望。正如施良方先生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指出:课程既不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要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这是认知心理学家所强调的),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情境  

   

   

附件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