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掉了一颗牙》反思
《我掉了一颗牙》反思
新安小学 时春燕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融入了思品、科学、劳动、健康教育等多项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体验和需求。 4月11日 ,我去焦溪听了一堂《品德与生活》课,下面我就李老师执教的《我掉了一颗牙 》这堂课,谈谈自己的听课感受。
李老师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新课,在此基础上让孩子说一说牙齿的作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了这些,从教材的范例中捕捉到与自己学生最贴近的生活问题,生成学生自己的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关注,通过“拿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到“展示掉牙后的照片”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想办法解决“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正确的刷牙方法”问题打下了基础,使课堂离学生近了,课堂教学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换牙的年龄,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学生说一说换牙后的感受?李老师在其中穿插:掉牙是正常现象,人的一生有两次掉牙,七八个月叫乳牙,六七岁时长出恒牙。话锋一转,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说一说,掉牙时要注意什么?牙齿掉了,有了蛀牙,怎样正确的刷牙…… 李老师的教学注重了实用性与教育性的结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李老师通过猜谜语、讲故事、儿歌等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性,力求让每一个孩子张开小嘴。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全员参与,在互动中获得护齿的保健知识,切实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