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教学设计
2、雨点(第一课时)
新安小学 时春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
难点:了解它们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猜猜这是什么?(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雨的诗歌,叫《雨点》。
请小朋友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好吗?师板书,生书空。
过渡:小朋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雨点落进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认真读了课文,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 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小声读)
检查自学:
(1)、读词语:(要想读好课文,就要先读好这些词语)
a、自己拼读:落进、睡觉、小溪、散步、奔跑、海洋、跳跃(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b、开火车领读:(不带拼音)谁愿意来当小老师?(看来小朋友都已经会读了)读生字齐读,指名读。
2、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四句)配有四幅图。请小朋友按顺序看一幅图读相应的一句话,想想它的意思。(再小声读)
3、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同桌可以讨论讨论。(学生回答)
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和_____里。(板书)
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一句一句地把课文读好。
三、 精读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
指名读第一句。
(课件演示:静静的小池塘,一滴雨点落在池塘里,同时出现生字“落”,平静的池水看上去一动也不动。)
雨点落呀,落呀,落进了——池塘里。(多媒体出示:池塘画面)
师:池塘里的水怎么样啊?
生:池塘里的水清清的,池塘里的水静静的。
师:是呀,多清多静的小池塘呀,里面的水一点都不流动,它们都在睡觉呢! (板书:睡觉)小雨点在里面睡着了,还做起了甜甜的梦呢!(边说边做动作,学生似乎睡着了。)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里的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够读好这一句话呢?最重要的是先要读好这个词——睡觉。(师范读、指名读)
师:这个词读好了,那么这句话一定能读好它,注意读这一句时要轻轻的。(指名读、女生读、加动作齐读)
(2)指导读第二句。
指名读第二句。
(课件演示:缓缓流着的小溪)
师:我们来看看爱旅行的小雨点,又落到了哪?
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呢?书上用了哪个词?(板书:散步)
师:小朋友,你们散步吗?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呢?(学生模仿散步的动作)
小溪的水在缓缓地流着,小雨点也跟着缓缓地流着,就好像是在散步,多自由自在,多舒服啊!(课件动画出现)
师:谁能把散步这个词读好呢?(重点读好散步一词,指名读第二句,评议,再读)
(3)下面请小朋友看第三幅图,自己小声读读第三句,能不能把意思读懂。(课件演示:奔腾的江河画面)
小雨点在江河里干什么啊?(板书:江河 奔跑)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什么时候奔跑过呢?(重点读好奔跑一词,要读得欢快、自由)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雨点在江河里像 “奔跑”吗?
江河里的水流得很急,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真像在奔跑。
齐读第三句。(边看图,边想象。)
(4)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小雨点最后来到了哪儿?(多媒体出示:海洋画面)海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生:大。
师:对,很大,而且是一望无边,谁能读得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大呢?(指名读)
师:感受到了吧,你们看:海洋里波涛汹涌,一浪更比一浪高,小雨点在海洋里一会被掀到浪尖,一会被掀到浪底,就这么一上一下,就像在干什么呀?
生:跳跃。(板书:跳跃)
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生齐读第四句话。
四、 赏读背诵。
师:小雨点的旅行结束了,看看小雨点都到哪儿呢?(指板书)
师:下面我们读读整篇课文吧。(全班齐读)
师:这么有趣的课文,你能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六、 迁移练习。
课文我们已经读懂了,你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请小朋友课后注意观察,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小朋友,和小雨点一起旅行多有意思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小小雨点》。
五、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读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这些生字不光要认识,还要能记住它们。
本节课,我们学了几个有三点水的字?
3、“落”是上下结构的字,三点水在这里不做偏旁了。
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海”这个字请小朋友注意右边“每”的笔顺。
“洋”这个字怎么记呢?
4、师范写“落”、“海”、“洋”。
5、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