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庄慧芬的《折线统计图》有感
精巧、细致、起承转合话人文
——听庄惠芬的《折线统计图》有感
3月,在青英外国语学校的课堂效益月上,我有幸听到了庄慧芬老师的《折线统计图》。走进她的课堂《折线统计图》,听过她的汇报《追寻儿童数学的真善美》,更感受到她真是一位颇具浪漫情怀的的数学教师。多年来,她一直追寻着儿童数学的理性和德行之美,研究着“数学建模和儿童发展”,坚守“融情于理、融情于智、润泽生命”的教学理念,幸福地带着她一拨拨的孩子们在诗意的数学课堂中智慧游走。在她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精巧与细致的结合,体味到了她课堂那令人心仪的节奏之美。
一、起——拉开序幕
庄老师在课前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介绍句容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接着顺势谈谈常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自然地出示了1-7月份常州恐龙园的旅游人数,让学生观察表格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些数据但感觉不是很明显时,直接引出一张一到七月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很自然的能够根据点说出每个月的人数,还能观察出人数的变化,还能发现一段水平的是表示人数没有变化,接着给出统计图的名称——折线统计图。这样的“起”,说的是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又与这节课的重点息息相关,素材典型而又丰富自然。
二、承——生动教学
画折线统计图,庄老师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一到七月的图估计下后面几个月的人数变化吗?我们把折线统计图完成不久一目了然了吗!让学生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接着出示学生的作品,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制作出来的结果也出现三种不同的状态。有的图形位置偏高,有的居中,有的偏矮。她不急于告诉学生那种正确,而是利用这基础性的资源。把不同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在评比的时候让他们也尝试加入到裁判的角色里面。同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位置偏高,有的居中,有的偏矮?指出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注意;接着让学生小结出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描点、连线、标数。设计地非常精巧、细致。
三、转——体验价值
练习环节,给出了五个不同的折线统计图:学生教材收费、我国金牌得数、小明全家一天行程、病人体温记录表、股票、最后一个是给出图让学生判断可能的情况。练习的安排有层次性、生活性、趣味性,都与生活紧密联系,在达到教学的目标时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不仅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怎么去画,更重要地关注了让学生去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价值,关注了学生人文发展。
四、合——课外延伸
课的最后,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小学阶段前面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的回顾,展示了今后还要继续学习的知识,介绍了统计的历史,统计的领域,统计的表示方法等。她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增加课外知识。促使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