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说话中个性飞扬
《荷花》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想想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
(生认真反复地读句子)
生:我认为还可以换成“钻”字,白荷花好像很机灵地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生:我想,还可以换成“长”字,白荷花好像一夜之间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了。
生:我觉得可以换成“挤”字,因为荷叶挤挤挨挨的,所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挤出来,
生:我认为可以换成“伸”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伸出来,好像要伸出头来看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会动脑筋,一下子说了这么多。那这些白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呢?
生:高兴地冒出来。生:使劲地冒出来。
生:微笑着冒出来。生:乐呵呵地冒出来。
生:傻乎乎地冒出来。生:笑嘻嘻地冒出来。
生:迫不及待地冒出来。生:争先恐后地冒出来。
生: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生:欢天喜地地冒出来。
……
师:是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多么像你们探着小脑袋使劲往外挤的样子呀!它们这么急切这么热闹地想出来干什么呢?
生:它们想呼吸新鲜的空气。
生:它们想和小蜻蜓做游戏。
生:它们想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生:它们想开展选美比赛,看谁是花中之王。
生:它们想和风儿说悄悄话。
生:它们想开展跳舞比赛,看谁的舞姿最优美。
生:它们想听我们小朋友读书。……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语文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一个“冒”字,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建构不同的言语图式,展开想象,拓展延伸。想象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想象白荷花怎样“冒”,“冒”出来干什么?学生的回答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学生感悟语言、练说语言的过程,这样既阅读文本,又发展文本,超越文本,体会到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体会到“冒”字所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学生们童真烂漫、天真活泼,个性化语言也在不断汩汩地冒出来,自然地实现了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堂也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真正成为了学生张扬个性、放飞心灵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