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
武进区新安小学 丁光平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优美诗歌。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共5小节,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最后落脚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反映了小作者喜爱大自然,想把快乐带给大家的美好心灵。下面我就自己在上这一课时的想法和上过后的不足和各位老师做一交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在此,先谢谢大家!
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在文字的表面上,这首诗歌文美,小作者的心灵更美。如何让二年级学生感悟体味诗歌语言文字的优美及诗歌丰富的内涵呢?之前,我利用周末让孩子们以“我想变成什么”为题进行了小练笔,从孩子们的练笔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在小练笔中都体现出为他人着想的愿望,由此我的心中有了一点底,引导孩子走近作者,理解课文的内涵应该不难。
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进行的是初读课文、识字写字的内容。导课时,我从“变”字入手,到“想变”,再到“真想变”,最后引出完整的课题,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文字的魅力,初步感受作者心中的想法。
第二课时上课铃响我首先进行了本科词语的听写。因为课前听写在我们班一直是常规训练,每次课前从预备铃一响,我们便会开始当堂课的听写过关,其目的一方面是遵循《语文标准》中强调的识字基础要扎实,要保证识字“质”和“量”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是静心的一个好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词语及文本的理解。
在课文教学中,我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尊重个体体验。2至4小节结构相似,在教学处理上,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2节,让学生说说“我”为什么要变雨滴、要变小鱼,变成雨滴睡在绿叶上,变小鱼游入清凌凌河水中的感觉,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想象、感悟,领会变雨滴、变小鱼的快乐,引发与文本共鸣。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3至4小节教学处理上,我大胆采用边扶边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我’为什么要变这些事物?变成这些事物感觉怎样?”虽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及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训练的增多,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增强。再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最后,‘我’看见这小小的荷塘,我主意又变了,这时候,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在这里,我以“为什么要变成大大荷叶”?引导孩子们去体会小作者想要变成荷叶不仅仅是因为荷叶外在的美,更主要的是它内在的美,那就是给别人带来了快乐,紧跟着,我又以“荷叶还给谁带来了快乐?”为引子,进行思维拓展的训练和美文欣赏的补充。
上课结束后,很多孩子围着我说这节课很有意思,但是我静下心来反思,在此次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原本设计的朗读、背诵的环节,只在第2小节的学习中体现出来,其他环节没有体现。
2、原本打算和孩子们分享他们小练笔中好的作品,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和课堂中没有预设到的环节,最终只能将此环节放在了其他时间。
3、平时的语文课堂,孩子们发言非常活跃,但是,在这节课上很多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紧张,平时爱发言的一些孩子,在这节课上几乎没有发言,相反,平时听课不太专心,成绩也不理想的田佳瑜,几次都主动举手,发言的内容也出乎我的意料。
总之,这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多多学习,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