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蜗牛的奖杯》有感
听《蜗牛的奖杯》有感
武进区新安小学 丁光平
上星期,吴静老师来新安小学给我们所上的《蜗牛的奖杯》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吴老师那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领略到了吴老师那丰厚的教学底蕴,《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教学中,吴静老师用她那朴实浅近的语言,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课文的寓意。
一、抓关键词句品读
在本课的教学中,吴老师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让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咀嚼,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相关的段落。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如“遥遥领先”一词:读完第2自然段,一个贴图小游戏,再现飞行比赛的场景,学生贴完后追问这样贴的理由。通过看图,明白蜗牛飞在第一个,然后再紧扣“遥遥”两字,让学生明白蜗牛领先其它小动物不是一点点,而是把所有的选手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因此感悟蜗牛飞行本领的高强,为以后的变化埋下伏笔。后面讲到“唯恐”和“生怕”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她都是先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明白了这样的时候可以用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然后导出词语,“唯恐”的“恐”用的是什么偏旁,“心字底”是呀,这是蜗牛心里唯恐别人不知道呀!“生怕”的“怕”用的是什么部首,“竖心旁”也表示的是心里的想法,这是蜗牛心里在害怕呀!这也真正做到了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词语,也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这些词语,并且会用这些词语。
二、抓语言训练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吴老师紧扣文章空白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重点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看到蜗牛得了奖杯,你会怎样祝贺它?”“此时的奖杯对于蜗牛来说是什么?”“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一看见()就( ):‘( )’。”“白天背,晚上睡,天天背,天天睡,奖杯在蜗牛眼里成了什么?”“直到现在老蜗牛孩子对孩子说:孩子们,你们千万要记住( )。”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与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