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反思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反思
刘 笋
今天教学了“确定位置”的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有三个知识点,一是方向(包括度数),二是算实际距离,三是用上面的信息完整说说物体的确切位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教学难点是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时角的度量。
做的较好的地方:
1.正迁移
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并用课件展示,让学生在回忆和直观呈现中再现方位表象。
2.分解难点。本课所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因为需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比例尺、方向和度量角等知识来比较精确地确定位置。例题教学我分了三个层次:(1)描述灯塔1、灯塔2的大致方向,引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说法,借助课件强调以纵轴为标准。(2)引发角度的需要。接着我在北偏东方向又出示了灯塔A、灯塔B,让学生思考“这三座灯塔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那它们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角度的测量。(3)引发距离的需要。在得出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后,又在这一角度出示了许多不同的位置,究竟哪一个才是灯塔1的位置呢?从而让学生明白还需要测量灯塔1离轮船有多远。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感知了要从方向(角度)和距离两个角度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才比较精确。
主要问题: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度量角不是难事。
教学时我才发现,学生摆不准量角器和读不准刻度。学生习惯量角时将量角器横着放,这显然与此课教学正好相反。事实上本课方位表述是以南北线为基准,测量、画角的时候都应该将量角器竖着放,将0刻度线对准南北线。
(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