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新安小学 刘晓静
教学片段:
师:今天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来听一首乐曲,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感受。(听音乐《微笑波尔卡》先不告诉他们乐曲的名字)
学生甲:我觉得这首乐曲节奏有点快
学生乙:我觉得很好听,想跳舞的感觉。
师:恩,很好。同学们听的很认真。听了这首歌曲,老师也觉得有股想跳舞的感觉,其实啊,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微笑波尔卡》,而波尔卡就是一种舞种,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动一动吧!(先教几个简单的动作,学生先体验一下热烈的情绪,然后再跟着音乐跳)(在跳舞之前,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听从指挥,防止气氛过于热烈)再次放音乐《微笑波尔卡》,进行律动。
学生:全体起立,进行律动。
师:刚刚大家的表现非常好,不仅舞跳的很棒,纪律也相当好,表扬你们。经过刚才的运动大家一定觉得心情很不错吧,那下面请大家坐下来,再来听一首歌曲,并且请同学们猜猜这首歌曲的名字。(放音乐《快乐的嚓嚓嚓》)
学生:我觉得它的名字应该叫《快乐的嚓嚓嚓》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的确,它就叫《快乐的嚓嚓嚓》。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下这首歌曲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来听音乐并且不告诉他们歌名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然的进入今天的学习。让他们体验到音乐的快感后,进行律动,把同学们的兴趣再次提升了,气氛也更为活跃。并且再次播放刚刚所听的音乐,无形之中就让学生记住了这首乐曲,寓教于乐。然后顺其自然的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歌曲《快乐的嚓嚓嚓》上去。这个时候依然采取先听后学的方法,也是按照新课标的“自主学习”这一点来设计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个引导者。让学生听音乐,找出比较难唱的句子,并且逐一解决难题,那么不仅这节课的任务完成了,而且学生的自主性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