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新安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新安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的精神,确保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按照本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六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六年级设音乐课、美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做到统筹合理安排,其它学科不得占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综合本地人文、自然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与校本课程。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能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挤占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五年级选用《吴文化》作为地方课程,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内容。
校本课程教材采用学校自己编写的《走进迷彩,有你有我》和《科学与生活》等课程,以体现学生坚强、乐学的品质。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四、课程设置
严格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制定新安小学课程结构和课时安排。
附:武进区义务教育1—6年级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年级
课程门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各学科课时数 | 占总课时比例 | ||
品德类课程 | 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 | 420 | 6.9% | ||||||
2 | 2 | 2 | 2 | 2 | 2 | |||||
语 文 | 8 | 8 | 7 | 7 | 6 | 6 | 1470 | 24.2% | ||
数 学 | 5 | 5 | 4 | 4 | 5 | 5 | 980 | 16.2% | ||
外 语 | 3 | 3 | 3 | 3 | 420 | 6.9% | ||||
科 学 | 2 | 2 | 2 | 2 | 280 | 4.6% | ||||
体 育 | 4 | 4 | 3 | 3 | 3 | 3 | 700 | 11.6% | ||
音 乐 | 2 | 2 | 2 | 2 | 2 | 2 | 420 | 6.9% | ||
美 术 | 2 | 2 | 2 | 2 | 2 | 2 | 420 | 6.9% | ||
信息技术 | 1 | 1 | 70 | 1.1% | ||||||
综合实践活动 | 2 | 2 | 3 | 3 | 350 | 5.8% | ||||
地方和校本课程 | 3 | 3 | 2 | 2 | 2 | 2 | 490 | 8.1% | ||
周学科课时数 | 26 | 26 | 30 | 30 | 30 | 30 | 30 | |||
活
动 | 晨会(夕会) | 每 天 10 分 钟 | ||||||||
体育活动 | 1 | 1 | 2 | 2 | 2 | 2 | ||||
周活动课时 | 1 | 1 | 2 | 2 | 2 | 2 | ||||
学年总课时数 | 910 | 910 | 1050 | 1050 | 1050 | 1050 | 6020 | |||
全学年安排35周教学时间。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五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五、课程设置的说明
1.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尽可能结合学校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适当的调整。
2. 一、二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2节,语文8节,数学5节,体育4节(包括体育活动),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与学校课程3节。每周26课时。
三、四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7节,数学4节,英语3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科学2节,综合实践活动3节(信息技术1节;综合实践与研究性学习1节;劳动与技术1节 ),地方与学校课程2节。每周30课时。
五、六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6节,数学5节,英语3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科学2节,综合实践活动3节(综合实践与研究性学习2节,劳动与技术1节 ),地方与学校课程2节。每周30课时。
3.科学课1—2年级不开设,3—6年级每周2课时。
4.体育课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在没有体育课的那一天分别安排1小时的体育活动。
5.信息技术课程3—4年级开设,教学时间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每周安排1课时。
6.三至六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学校根据省教育厅确定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工作的目标和步骤,加快推进本校小学英语教育。
7.学校利用地方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一节20—30分钟的短课,供其他教育活动使用。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等各种专题教育纳入到生命教育课程中,在地方课程中开设,每学年安排6-8课时。
8.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尽可能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专题教育的内容如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在相应的课程中尽可能渗透。
9.关于少先队活动、班(团)活动排入课表的说明
根据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将少先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总体格局的要求,学校要把少先队活动(1-6年级)排入课表。
10、新安小学“快乐教育”课程体系
品德与社会 | 语言与阅读 | 艺术与审美 | 体育与健康 | 数学与科技 | |
国家课程 |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综合实践活动 | 语文 英语 | 美术 音乐 | 体育与健康 | 数学 科学 信息技术 |
地方课程 | 吴文化 | 生命教育 健康教育 | 保护环境 | ||
校本课程 | 迷彩世界 有你有我 | 日有所诵
| 舞蹈 书法 想象画 | 武术 排球 | 数棋 航模 科学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