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学校工会>>争先创优>>正文内容

文章内容

一片丹心许孺子

作者:张琴华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6-12-26 点击数:

一片丹心许孺子

——武进区新安小学冯春华老师事迹材料

“一”在数学王国中是一个不起眼的数,常常会被人漠视,但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冯春华老师却特别在意这个“一”。他觉得只要把“一”做满、做实、做强,它就会散发无限的光彩,让人的一生闪耀出真、善、美的光辉。

一往情深

踏上工作岗位,已有十八个寒暑,屈指算来,六千多个日夜,他工作在学校、吃住在学校,少则也有五千多个时日。常年来,他以校为家、与书为友,视同事、学生为家人,学校早已成现实生活中的家。常年在校,弃家而居,莫非是他家离校遥远,不及往返?莫非他与家人不和,无所眷恋?他的家其实离校不远,骑上摩托车最多也就二十多分钟的行程,每日尽可回家,与父母相聚,共享天伦之乐。家中父母视他如心肝宝贝,真的是疼爱万千。是什么放着舒适的家不回,而长年住着学校简陋的宿舍?父亲的一席话,深深促动了他的心“春华,我种了大半辈子地,也没做成什么大事,苦在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现如今你已当上了老师,教好每一位学生就是你最大的事,每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里有我和你妈,不必每天往家里跑,你安心在学校做好事就好了。记住,宁可亏自家也不能亏大家。”

记得2008年的暑假,学校民乐队需要利用假期加紧排练,迎接省优质学校的验收,学校急切想挑选一位离校近且责任心强的老师来协助管理学生。可炎炎夏日,酷热难当,有谁愿意放着在家休养的机会来干这份苦差。几经考虑,他找到校长,笑着说:“我来。在家歇着,日子也就那么一天天过。我自小就很喜欢乐器,现在有这么好的老师来教学,这机会求之不得,权当我是一位学生吧。”校长深情地说:“你整整一个学期一直住在学校,连同学校的保安工作都被你抱走了,放假了,你也该回去好好陪陪父母,再让你留校,实在亏欠你了。”“没事。父母身体都很健康,他们也支持我为学校多做点事。”于是,整整两个月,他边做学生,边当助教,与学生形影相伴。白天忙忙碌碌,倒也不觉着热,可到了晚上,低矮的水泥平房,就是一个大烤箱,宿舍里仅有一只小电风扇,根本抵不住滚滚热浪,一进宿舍里,人就像架在火炉上炙烤一样,汗水似断线的珍珠一阵阵往下滚落,酷热难耐,彻夜难眠。为了打发时间,他拿起了久违的竹笛,吹出了一阵阵时而激越、时而平缓的笛音。与蝉共曲,与蛙同歌,与蚊共舞。

就这样,本该休息调整的暑假,他又一次留守在学校里。学校是他心中的一份牵挂,学校是他心中的最爱。有人曾问过他,你放着舒适的家不住,天天住在学校简陋的宿舍,吃着简单的饭菜,清贫而又孤单,你觉得值吗?他笑着说,“世间万事,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不可能事事都两全其美,为了心中这份最爱,为了孩子们,我觉得值。”

一份担当

十八年前,正当他踌躇满志、满怀热情,跨出培育他的师范学校,怀揣着当时炙手可热的中文大专的学历来到新安小学,满心想在语文天地一展身手时,学校却让他捧起了数学教科书。走上讲台,他一下子蒙了。原有的许多美好设想一下被打得粉碎。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他能行吗?他该怎么办?他如天空中飘浮的云朵不知去向,迷茫、慌乱、失落逐一涌现。学校领导、办公室同事不断地引领,不停地鼓励,他开始慢慢地学着“摸石过河”。历经十二年,他潜心研究邱学华老师提出的尝试教学法,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他的数学课堂以幽默、风趣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以有效、创新换来了家长的信任。教学之余,他总是及时反思得失,撰写论文,先后有二十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有6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杂志发表,由他主持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基础的研究》被评为武进区二等奖。就在他的数学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略觉得心应手、顺风顺水时,六年前,由于学校教师编制的调整,语文老师紧缺,学校又让他“变身”语文老师,上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按理说,语文是他的专长,但毕竟已放下了十多年。面对又一次角色的转变,他总觉得多少有一点命运作弄人的感觉,是接受还是推诿?他陷入了沉思。人们常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是战士,就是牺牲也应是躺在前进的路上;是男儿,就是刀山火海,也要跨越。作为年轻人,哪里需要去哪里,转变角色,挑战自我,何尝不是一种完善,不是一种成长呢?再说学校有困难,自己能去分担,这种担当,不也是一份光荣、一份幸福吗?他再次调整心态,进入角色。外出听课,参加培训,聆听讲座。同时与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竞猜动画片、讨论连环画、比拼水浒英雄、大谈三国计谋……六年来,历经“送培上门”的磨练、“同课异构”的比拼、“名师送教”的打造,凭借师范里学到的语文素养,他的语文教学亦已走出新路。历次公开课,受到了同事的夸奖,领导的好评。

一个不落

胡慧慧是一个自幼缺少关爱的孩子,她的父亲早年患有糖尿病,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在她6岁那年便撒手人寰,抛下了孤女寡母。母亲没有文化,缺少技能,因而没有工作。平时还嗜好喝酒,只要一喝上,时常就如呆如痴,似疯似颠。家中常常是饥饱参半,很少会去照料关爱自己的女儿。苍天不公,人间的爱,怎么就与胡慧慧无缘;人间的情怎么就与胡慧慧无边?总说父亲是树,可树倒了;总说母亲是海,可海枯了,小小的慧慧,一下跌入了无底深渊,流浪……流浪……直到九岁仍然辍学在家。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镇妇联把她送到了学校,来到了冯老师的班上。童年的磨难与不幸,使她变得沉默寡言,一张稚嫩的小脸整天难见一丝笑容,常常独自一人躲在一边。平时上学,想来就来。五天少则有两天流落在外,规范与要求对她而言不知是何物。课堂上,两眼恍惚,心神不宁。作业难得能完成,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她常常想逃离学校到外面去玩,因而引来了同学异样的眼光。看到这种情况,他的心立刻沉了下来。“孩子那么小,如果现在就放弃学业,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经常逃学,流入社会,尤其是女孩,万一遇到坏人,一点自我保护意识也没有,一辈子岂不毁了?不行,一定要让她在学校安下心、读好书。”作为班主任,他开始给予她更多的“偏爱”。他主动与学校行政沟通,学校把她列为特困生,除免去上学的一切费用以外,还特许她中午从学校食堂另打两份饭菜带回家,作为她母女二人的晚饭,免得老是挨饿。学校开展送温暖活动,每次都给她送上崭新的棉衣,让她看到生活的希望,感受社会的温暖。平时家中为女儿准备的水果,他总想着给她带上一份,自己女儿添置单衣,少不了也给慧慧捎上一件。学习上有困难,作业完不成,他就把她带在身边,逐一重复讲解,直到做完为止。有时补习晚了,怕她一人回家不安全,他就骑车把她送回家。经过一学期耐心的疏导与细心的关爱,胡慧慧同学终于从迷茫与困境中走了出来,尘封已久的心扉慢慢开启。现在,一张清纯的小脸常常挂着笑容,一双扑闪的大眼睛也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光彩,与小伙伴已能结对互动,学习成绩达班级中等以上,同时她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从胡慧慧的转变中,他深深体会到,像胡慧慧这些“弱势群体”的内心世界更加需要“阳光雨露”,需要教师用信任、尊重、激励去唤醒,需要教师从热爱生命的高度去挖掘他们的潜能。

一“飞”冲天

曾记得在2007年,武进区教育局组织中小学生首届航空模型比赛,学校决定组队参赛。当时,学校年轻的男教师就两三个,真的是凤毛麟角,学校再三考虑,航模队的教练由他担任,年轻人给点压力,也许能收获一份惊喜。凭心而论,当时他承担的工作量已经够重的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四十多位学生,整天围着他转还忙不过来。同时班主任工作每学期要考核,工作不到位,万一落在后面,年轻教师以后还能在学校立足吗?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又容不得半点马虎,兼任科学课也不能懈怠。身边的女儿,刚上一年级,需关心照料,再有,对航模知识和技能是一篇空白,无论是飞行器的制作、调试,还是运动员的培训管理,他是一个标准的门外汉。这份重担一下落在他的肩上,心中的忐忑与不安油然而生。他连着几个晚上没睡好觉,后来他想,既然学校信得过他,把这份责任交给他,他信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事在人为”,那他就试着做吧。耐心坐下,面对一片片木板、一根根铁芯、一圈圈皮筋,这些毫无生机、常被人误认为“废品”的物件,不停地刮、削、磨、粘。同时从书店书籍,自学航模的基础知识,比赛规则,硬是把它们拼装打造成一架架会急速飞行、强力爬升、平稳滑翔的像似有鲜活生命的飞行器,遨游苍穹。为了这份担当,每当夕阳西斜、晚风吹拂,喧嚣了一天的校园稍稍静默,回家的老师已是三三两两走出校园,这时的他带着一群队员,在绿茵场边又开始忙碌起来。调试、放飞、追寻、搜索。一遍、二遍、三遍,力争把队员训练到最佳竞技状态,让飞行器飞出最美的姿态,从而在赛场能赢得宝贵的分分秒秒。由于训练场地小,特别是遇到风力较大的天气,模型飞机常常会落到车棚上、树上、屋顶上,好几次竟然落在了四层楼高的教学大楼的楼顶。一架模型飞机就材料要几十元,关键是制作花费的时间要几小时,不取下来怎舍得?患有恐高症的他平时爬上梯子都会两腿发软,心慌气吁,此时也只得硬着头皮,架上梯子,颤抖着双脚,从四楼走廊天花板的天窗上爬上楼顶,取下了他视若宝贝的飞机。一着地,整个人瘫坐在地上,脸色发白,豆大的汗珠湿透了衣襟。落日的余晖已渐渐暗淡,饿着的肚子“咕咕”叫个不停,他才猛然觉得也该回家了,家中还有妻女在等着他做饭。

不曾想到,也就这一试,学校航模队连续三年在武进区航空模型比赛中,夺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2016年更获得常州市航空模型竞赛男子团体一等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练员。许多同去比赛的教练员都笑称他是武进区航模界的一匹黑马,可谁知,为了这一天,他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付出了多少汗水,难怪他的女儿时常撅着嘴说,“爸爸,要想吃跟你一起定定心心吃顿晚餐都不容易呀!”

十八年,他扎根农村小学,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精心教书,潜心育人,几经岗位的变化,始终抱定服务于学校、服务学生的宗旨,用自己的坚韧与执着,敬业与奉献谱写着一曲曲乡村教师爱的赞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