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课后反思
《山谷中的谜底》课后反思
武进区新安小学 刘艳萍
本文重点要研究的是“雪松有什么本领”是一个关键问题,在突破这个难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圈出关键词句,各自谈谈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以及探讨雪松是如何运用弯曲反弹的本领达到最终目的。朗读“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始终……”这一段话,扣住“反复”一词,注意“积、弯、落、弹”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想象暴风雪之大、之狂,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感悟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与艰辛,领悟雪松作出适当的让步后,最终成了胜利者。承接课后的练习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引导学生可用一个故事、一个现象谈谈理解;用一个名言、俗语说说理解。使课堂拓展与课文内容构建联系,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如:教学雪松“弯曲”“反弹”的特点时,结合我们所学的课文:卢沟桥事变开始时,日军夜间突袭,当时我国守军有没有强烈反抗?如果他们强烈反抗,不肯退让,那结果是什么?这样的思考,孩子就更容易体会了,并能够联系全文,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句子的意思。可见,任何的学习,我们都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而应该关注生活、触类旁通,这样,学习的空间就大了,所学也就更丰富了。
谜底揭开后,点明了两位旅行者所发现的人生哲理。其中一位旅行者的话语与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含义比较深刻、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练习实际的例子,谈谈遇到挫折时,该如何“弯曲”,以求更好的发展,孩子们一下子就想到了之前学过的《卧薪尝胆》一文。我想越王勾践的例子、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这些例子降低了学生对本文的思想内涵的理解的难度。
要是上课时把课件做得精美一点,让学生有动态直观的感受,课堂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一些,学生思维会更加活跃一些。